新加坡的歷史很短,或許因此我們很少注意到他文化背景的衍成。就算來過很多次,對新加坡的了解也僅止於令人讚嘆的人工建築、遊樂設施。
基於對這個國家的好奇,還有那一段和我們有著相同命運的、被日本統治的三年,我們想對新加坡這個國家有個粗略的認識。
要我閱讀有關國家歷史的書籍,我是讀不下的;要我為了孩子的學習而替他做功課,那更不可能。
最後母子兩票全數通過,選擇了『新加坡歷史博物館』,作為我們此行中最有氣質的行程。
新加坡歷史博物館在眾多博物館當中算是比較不無聊的,展示方式大量採用了動態的聲光與影片,並有許多互動式的設計,令參觀內容變得更加生動有趣。
按著時光流逝的順序,歷史藉著文字、語音導覽、實境實物配合呈現,再加上一些人物訪談短片,讓人很輕鬆的循序瞭解新加坡歷史。
互動式的設計巧妙穿插在歷史發展過程當中,眼睛開始感到疲倦時,不仿換成利用耳朵、甚至鼻子來了解這個國家。
介紹新加坡著名的各式香料和特殊食材,可以嘗試聞一聞每一種香料的不同氣味。
以大螢幕電影的方式介紹歷史片段,有種走進時光隧道的錯覺。各個展區之間看似獨立、卻又巧妙地以迴廊相通,好像暗示著歷史事件的發生和國家命運之間的交錯脈絡。
短短幾個小時的參觀,帶給我們許多不同以往的新加坡印象。而且,在往後的幾天,母子之間也多了許多討論話題。
新加坡歷史博物館(National Museum of Singapore)請按此: 關於博物館的建築介紹、開放時間與入場費用等資訊。
註:2006年重新開放之前原稱為Singapore History Museum
新加坡歷史博物館附近還有其他許多小型博物館,大部分可免費入場參觀。
這一區的氛圍特別愜意,戶外半山手扶梯、大片綠地和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築,搭配著線條起伏的街道,成為非常適合散步的城市一隅。
雖然捷運在新加坡很方便,但我個人覺得走路更不會錯過了這城市的風景。我們一路走到了濱海藝術中心(Esplanade榴槤建築),坐在港邊欣賞環繞在四周的水岸建築。一邊聆聽週末表演的現場音樂、一邊遠眺那著名的新城標誌魚尾獅。
不知道是我們內心深處對夕陽情有獨鍾、還是夕陽總特意找上我們,好像不論到哪個地方都有空閒欣賞暮色之美。
不知不覺的這一天又拉下夜幕了,回到居住的小印度區,感覺像瞬間來到另一個國家,周遭由華人轉換為印度人。
明天我們要搬離這裡了,搬進新加坡國宅體驗一下當地社區的風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