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Gili島回到烏布,這趟巴里島之旅即將接近尾聲。
剛來到烏布時稻田還一片綠油油的,不知不覺已悄悄染上了一層金黃。
收割後,每天早上我們被成群的鴨子吵醒,然後在面對著一大片水田的陽台上吃早餐。鴨子們總是一邊搖晃著那渾厚豐滿的屁股、一邊發出呱呱呱的聲音結隊而來,熱熱鬧鬧形色匆忙,兒子說:『牠們看起來好像在趕時間。』
沒錯,餓了一整個晚上,牠們趕著到田裡大快朵頤一番。
在我們用餐的一小時裡、鴨子們同時也在水田裡用餐。那些收割過後殘留的稻穗、泥裡的小蟲,便是牠們的豐盛佳餚。飽食一頓之後,農夫會趕著牠們來來回回跑上幾次,運動過後鴨子們便將消化完的早餐還給大地。然後通體舒暢、搖頭晃腦的頂著那肥屁股離開。好像結束了一場華麗的表演,不一會兒,四周便逐漸安靜下來。
稻田和鴨子之間生生不息的共存,是巴里島人的生命泉源。稻田收割之後趕著鴨子回來,用殘留的稻穗餵飽鴨子;鴨子則留下糞便、用最天然的肥料滋養了大地。除此之外,鴨子來回地踩踏田裡的泥土也能抑制雜草生長,於是農藥就派不上用場。以現代人的角度來看這叫有機耕作;以巴里島人的角度來看,這些則是最平凡的生活。
稻米對巴里島人來說,除了填飽肚子、就是用來祭拜各式各樣的神祗,多出來的其他東西也用不上。於是一年四季只耕作三季、其中留一季休耕讓土地修養生息,用老祖宗教導的方式耕作、一代接著一代流傳下來。
在這樣的耕作方式之下,大自然的生態得以維持平衡。
於是每個下過雨的夜晚,兒子總是驚喜的發現稻田裡漫天飛舞的螢火蟲,彷彿提著燈籠互相追逐的小精靈。專家說螢火蟲是環境的指示燈,有螢火蟲的地方表示空氣、水質和植被都沒有被污染。夜晚在我們回家的田間小路上、在我們門前的游泳池畔,只要心安ˋ靜下來,一抬眼便可以看見這些夜間精靈的翩翩舞姿。
我們很開心能夠住在離街道遠一點的地方,每天都能感受到這樣乾淨清新的環境。
在烏布的生活雖然變化不多,我們眼睛所看見的、內心所感受到的卻不算少。
如果我們白天疲於奔命的趕行程、天黑之後又躲在高級飯店裡吹冷氣看電視,恐怕就錯過了大自然帶給我們的訊息。而那些鴨子和螢火蟲教我們的事,也恐怕只能透過書本或電視來學習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