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民宿與JJ家相識的時候,母子旅行正進入第三週。原本計畫去海邊,這個禮拜卻在打球、游泳、放風箏、逛菜市場之間不經意就過去了。

JJ 家抵達烏布之前,已經在印尼各地旅行了一個多月,這時也準備要回家了。

 

IMG_3505  

大概因為孩子年齡相近又都是獨生子,也可能是我們興趣相投、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有許多相似之處,或者只是單純因為特別投緣,這份友誼顯得格外深刻。

在旅途中,我和兒子已習慣了相遇和分離。認識新朋友、共享旅途中一段美好時光、然後說再見,對此母子倆人已經有種默契。但真到了說再見的時刻,不論經歷過多少次仍教人難受。

這一次,我卻選擇了逃避。在JJ 家即將離開民宿飛回瑞士的那個上午,我預定了清晨出發的車子前往巴里島北部,早他們一步離開、帶兒子去鹿島浮潛。

『那JJ他們一起床、我們就已經走了,不就沒機會說再見?』兒子得知我的安排覺得奇怪。

說再見其實很容易,只是下一次再..不知是何年何月,特別讓人傷感。

我甚至例外的沒有約他們家去吃一頓餞行晚餐,我也不知道自己怎麼回事。

離別的前一天下午,當JJ家正忙著打包行李,我下樓到他們房間門口提前道別。

這次我沒表現出心裡的依依不捨、只簡短互道珍重。聯絡方式那些細節早在之前都交換好了、沒必要再多說;而那種雖短暫相逢卻相知相惜的微妙情感,更是難以用言語表達。

JJ爸爸與我握手道別時,只簡單隆重地說了:希望有一天彼此能再見面,別忘了說好的,我家就是你家。

是的我們說好了,我家就是你家。希望他們有一天能來台灣玩、可以一起到鄰近的中國旅行、我們當翻譯。他們也希望有一天我們能去瑞士玩、可以一起到鄰近的德國旅行、他們當翻譯。

我不知道在兩個孩子的心中這份友誼有什麼份量,當時他們倆仍一派天真的在院子裡游泳玩水,絲毫未有離別情緒。我以為這種微妙思緒只存在於大人之間,對孩子而言或許連再見都不必說。

 

這一晚睡前我照例巡一巡房間門口、準備鎖門睡覺,卻發現陽台小桌子上、不知何時靜靜躺了一顆形狀特別的小石頭,底下壓著張紙條。

看到JJ寫給兒子的道別紙條,歪歪斜斜的英文字像是塗鴉,我知道他沒學過英文,為了讓我們看懂他的心意、這樣的表達方式更令我深深感動。我終於忍不住納悶地責怪兒子:大家都那麼依依不捨、你怎麼有辦法連再見都不用說?

這時兒子也終於忍不住責怪了我:妳又知道了?這顆石頭是我今天下午特地去為他找的,是我先寫紙條放在他們門口桌子上的…..

我以為對孩子而言或許連再見都不必說。

是啊,我以為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旅行吧!孩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